TOC
KINA

KINA-0

Start having fun with KINA right now!

显著目标检测:Adaptive Irregular Graph Construction-Based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

自适应非规则图

Y. Zhou, T. Zhang, S. Huo, C. Hou, and S.-Y. Kung, “Adaptive Irregular Graph Construction-Based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,” IEEE Trans. Circuits Syst. Video Technol., vol. 30, no. 6, pp. 1569–1582, Jun. 2020, doi: 10.1109/TCSVT.2019.2904463.

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非规则图构建的显著目标检测方法。传统的基于传播的显著目标检测方法通常构建一个 k-规则图用于显著性传播,但这种方法在处理大面积平滑区域时容易导致不必要的迭代错误,从而过度突出背景区域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非规则图,根据区域的平滑度、颜色等特征进行聚类分析,并根据聚类结果调整连接密度,从而避免在大面积平滑区域进行不必要的迭代。实验结果表明,该方法在六个主要的基准数据集上表现优于其他最先进的方法。

模型特点:

  • 自适应非规则图: 该方法用自适应非规则图替换了传统的 k-regular 图,并根据图像场景的局部一致性和全局对称性,动态调整节点之间的连接密度,从而有效地抑制背景区域,并均匀地突出显示显著目标。
  • 背景种子选择策略: 该方法考虑了对比度和目标先验知识,并采用自适应阈值法准确标注背景种子,从而提高了初始显著值的可靠性。
  • 显著值传播算法: 该方法基于自适应非规则图进行显著值传播,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区域,并均匀地突出显示显著目标。

模型方法:

  1. 超像素分割
    使用 SLIC 算法将输入图像分割成多个超像素。每个超像素包含多个像素,并具有代表其平均颜色和位置的特征。
    超像素分割有助于将图像分解成更易于处理的单元,并为后续的图构建和显著值传播提供基础。
  2. 背景种子选择
    对比度先验: 计算每个超像素与其他所有超像素之间的颜色对比度,并根据空间距离进行加权,得到一个反映超像素显著性的分数。
    目标先验: 使用高斯模型强调图像中心区域,并抑制远离图像中心的区域,从而得到一个反映目标位置的分数。
    背景种子标注: 将对比度分数和目标位置分数相乘,得到一个综合反映超像素显著性和目标位置的分数。然后,使用自适应阈值法将分数较低的超像素标注为背景种子。
  3. 自适应非规则图构建
    初始图模型: 基于图像场景的局部一致性和全局对称性,构建一个初始图模型。该模型确保相邻的超像素和图像边缘的超像素之间有连接,从而降低它们之间的测地距离。
    图聚类算法: 基于初始图模型的亲和矩阵,选择连接权重较大的边,并将连接这些边的超像素划分为同一组。这样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超像素聚集在一起,并为后续的图连接密度调整提供基础。
    最终图模型: 基于图聚类结果,增加同一组内超像素之间的连接密度,并减少包含背景种子组之间的连接密度。这样可以使同一组内的超像素更容易传播显著值,而包含背景种子组之间的超像素则不容易传播显著值,从而有效地抑制背景区域。
  4. 显著值传播
    初始化: 将背景种子的软标签设置为 1,将其他超像素的软标签设置为 0。
    迭代传播: 使用图传播算法将背景种子的信息传播到其他超像素,直到软标签向量收敛。
    背景区域抑制: 将传播后的软标签向量进行归一化,得到背景区域抑制后的显著图。
  5. 显著值映射
    将超像素级别的显著值映射到像素级别,得到像素级别的显著图。
    使用 sigmoid 函数增强显著图的对比度,得到最终的显著图。

发表评论